欢迎来到免费起名网!

[中华姓名网]中华姓名文化:姓名起源漫谈

姓名测试 时间:2019-10-21

【www.gnhwg.com--姓名测试】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早在人类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过着群居的原始生活。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自卫来保护自己或者采取狩猎以维持生命。他们的生活十分原始还不需要姓名来区分彼此。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人际之间的交往日渐密切,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这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姓”。“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在一群人中间为了把彼此区分开来,也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名”。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一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便可以彼此区分,若与另一群人交往仅仅称“名”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标志“姓”与自己标志“名”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这种一群人的标志和自己标志的结合便是人类最早的姓名。

中华姓名文化-姓名起源

  关于人类名字的起源,从汉字“名”字本身也可以推知其最早的含义。这一汉字由“夕”和“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在早期的社会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可能通过形体、面貌、声音相互识别。一旦到了晚上相互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自报名字来区分你我了。可见人名的产生是社会交际的需要,它的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在社会交往的所有场合都可以区别人的个体。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
     
  据研究,我国最早拥有自己固定名字的人可能是那些传说中氏族社会的首领或是部族战争中出现的英雄。这种说法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在文字出现以后原由口头表达的人名也进化到文字阶段。在目前已经发现的一些原始社会的陶器中上面都刻画有一两个符号,据专家考证这些符号都与早期的人名有关。如果这种解释可信的话,那么,不同的人名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到了商周时期,我国的文字大量出现并趋向于定型,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人名。如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不仅有“名”这个汉字(见《殷墟书契》前编六·一·四),而且还有示壬、中丁、外丙、小乙等人名(见《甲骨文编》)。这些,都是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名字。

  除了姓、名以外,古人还有字、号等。名、字、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它们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特征。   

  字:也称表字,它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按照我国古代礼仪,男子20岁时要结发加冠取“字”,而女子则在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表示他们已长大成人,可以婚嫁了。取字在古代一般只限于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贫民百姓则有名无字。古人的字与名有着密切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二者互为表里。《颜氏家训》中有“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之说。
 
  号:是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往往有艺术色彩,名人雅士自己起的号,谓“雅号”。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的事迹给予的称号──谥号。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专号──庙号,称为某祖,某宗。

  总之,人名是在人类社会处于原始时期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最早它是人们随意用来区分彼此的称号,以后又演变成为固定身份的标志,在文字出现以后又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名字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名字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相关链接:

本文来源:http://www.gnhwg.com/ceshi/35086.html

推荐内容